注:盲目施救造成的事故擴大現象尤為嚴重。
當發生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后,由于有毒有害氣體揮發、擴散速度快,施救人員應該加強全面通風或局部通風,用大量新鮮空氣對中毒區的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進行稀釋沖淡。
救護人員在進入危險區域前必須戴好防毒面具、自救器、氣體檢測儀等防護用品,必要時也應給中毒者戴上。迅速將中毒者從危險的環境轉移到安全、通風的地方,如果病人失去知覺,將其放在毛毯上移動,或抓住衣服,將頭部置于朝前的方向轉移出去。
03、救護要有針對性
沼氣中毒
甲烷又稱為“沼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廣泛存在于天然氣、煤氣、沼氣、淤泥、池塘和密閉的窖井、池塘、煤礦(井)和煤庫中。
急救:迅速將中毒者移離現場(搶救人員必須佩戴有氧防護面罩)并送醫,有條件的送高壓氧艙。在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前,對中毒者進行人工呼吸。
煤氣中毒
煤氣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它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
急救:發現中毒應設法離開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并呼叫他人速來相助。如中毒者已無法自救,盡快送醫院搶救。
二氧化碳中毒
人體吸入二氧化碳過高,可使體內二氧化碳滯留,導致呼吸性酸中毒和中樞麻醉窒息。
急救:迅速將中毒者拖出中毒現場,援救人員一定要佩戴供氧防毒面罩。
硫化氫中毒
硫化氫有臭雞蛋味,為無色氣體,廢氣、糞池、污水溝、隧道、垃圾池中,均有各種有機物腐爛分解產生的大量硫化氫。
急救:迅速將中毒者搬運出現場,移至空氣新鮮處。有條件者靜脈注射葡萄糖,嚴重者速送醫院搶救。
氨中毒
氨是無色而有刺激氣味的堿性氣體。主要用于皮革、染料、化肥、制藥等工業的冷凍劑。
急救:使患者速離現場,靜臥,給氧;眼、皮膚燒傷時可用清水或2%硼酸溶液徹底沖洗。
防范勝于救治,在進入有限空間作業時,一定要嚴格遵守以下原則:
1.作業前,特別是進入受限空間時,要認真辨識危害,了解是否存在可燃氣體、液體或可燃固體的粉塵,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氣體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中毒或窒息的危險。
2.對受限作業空間進行清洗或置換清除剩余物料和置換出有毒有害氣體。
3.采取措施,保持受限作業空間空氣良好流通。
4.作業前30分鐘內,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受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對上、中、下各部位分別取樣分析,保證受限空間任何部位的有害物質含量合格。
5.取樣分析合格后,作業人員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并按要求穿戴勞保用品。必要時佩戴好防毒面具,系安全帶和安全繩;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必須攜帶有毒氣體檢測儀,在線分析空氣質量,若有異常,應及時撤離。
7.作業完成后,做好現場的清潔衛生工作。
8.監護人員應按要求穿戴勞保用品,選擇好安全監護位置;監護過程中,要經常聯絡,發現異常應立即通知作業人員中斷作業,撤離危險區域;同時,必須注意自身保護。